14英语普本2班姜南菲于昆士兰科技大学交流

信息来源:外国语学院  发布时间:2017-11-02  浏览次数:612

    暑假期间,我们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一个月的文化学习和交流,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,从一开始的对新的环境的不习惯,到后来很多都已经轻车熟路,我们也在这些变化中不断地收获着。
 
   在澳洲的第一站是昆士兰州的首府布里斯班。在这里,我们在昆士兰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交流学习。在四个星期的课程中,我体会到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。在我们国内的教学中,我们注重了很多理论的内容,而QUT的课程比较注重实践的部分,二者是很好的互补。在QUT的教学课程中,比如上一节语法的教学法课,我们作为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,体会并学习一个个教学活动的设计,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更加自然、有效,并且清楚地明白这些活动的目的,哪些活动适用于这个项目,哪些不适合。一系列直接置身于课堂的教学结合我们已有的理论知识,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输出。我发现教学和上课其实可以很好玩,很有趣,教师的职业可以不那么呆板和严肃。在课堂中,大家进行一项项游戏,在无形中训练了个人的表达能力,学会用地道的教学用语,学生不容易走神,对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,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都比较高,一举多得。
 
   作为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,这样的置身外国课堂的机会真的很难得。可以学习不同的教学模式,并且借鉴和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。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语言提升和教学法课程后,我们参观了澳大利亚当地的一所中学。在这所中学中,我们见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像朋友一样,一起讨论和交流。学生对教师是尊重的,但是却没有害怕这样的心态。这所中学规模不是很大,可是即使这样,每个老师包括校长几乎能认识所有的学生,这一点还是让我们很感慨。我们问那些学生喜不喜欢来学校上课,他们都回答很喜欢。而在国内很多学生都是带着厌学的情绪的,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反思,我们的教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让学生不喜欢上学。

   我发现这儿的课堂中有很多操作性的课程,比如用平板电脑选择并组合程序,使之运行操作对应的机器人来完成一些任务;比如在生物课上自己动手种植物,并且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;再比如在英语课上,不是跟读、跟唱曲目,而是通过长短不同的空心管来将一段音符敲击出来。这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是我们的教学课堂中所缺少的,也就缺少了很多乐趣,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从老师那边了解的知识,而没有这样亲身的实践深刻。知识的漫灌可能在教学效率是比较高的,课堂容量大比较符合中国课堂的人数多的特点,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。但是对于学生而言,对这样的课堂失去兴趣,从而失去学习兴趣,也就没有学习效率可言。
     
    从考试模式来看,我们参观的这所中学多数的考试都是通过presentation来考核学生,他们的老师认为这样能够体现学生的多种能力,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考试试卷来考核的。另外,我们在国内对职业技术不是很重视,甚至社会上对职校有着偏见,认为那样的学校的学生“没有出息”。这样的观念对不利于职业技术的发展。而在参观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在这儿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职业相关的课程,例如烹饪、机械设计等,给自己以后的职业做准备,没有偏见,就是不同的方向的选择。我想,如果在国内大家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有所改观,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可以发展得很好。
      
    当然,在布里斯班的生活,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知识,学会反思自己学习的方方面面,在生活中也了解了很多。布里斯班是一个很温情的地方,大家上下公交车都会和司机打招呼,上车会说你好,下车会说谢谢。走在路上,陌生人都会跟你微笑或。在和住家相处的四周中,明白了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要相互沟通、理解和体谅。比如,在布里斯班,水资源是比较紧缺的,当地人的节水意识非常强,我们用水需要严格地控制,住家希望我们沐浴时间在四分钟左右。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,我们都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,开心愉悦地度过每一天。
    在饮食方面,住家提供早晚两餐,早餐都是面包和牛奶,晚饭主要都是以烤箱或微波炉加热为主的食物。澳大利亚没有中国那么注重饮食,很多时候他们的午饭都是自制的三明治,两片面包夹着两片番茄和咸肉。我们住家周末都没有开伙的习惯。

    四周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,接下来的一周是进行最后的文化考察,我们从布里斯班来到了悉尼——堪培拉——墨尔本,一路向南,感受澳大利亚不同的风情。我觉得无论是学习还是文化考察,我们都是收获满满,满载而归。这个项目让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体会到不同的文化,学习了一些好的理念,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这都将是难以忘怀的一段记忆。